创伤急救多角色协同训练虚拟仿真实验

实验简介视频 教学引导视频

创伤急救多角色协同训练虚拟仿真实验

学院:护理学院
所属学科:护理学类
专业门类:护理学
项目申报人:许勤
课程年份:2021
课时数:3
课程唯一编号:202105

实验简介:

本项目针对“现场实训不可及、场景模拟再现难”的线下教学短板,以创伤急救为切入点,借助V·care-虚拟人模拟车祸伤者,线上开展多角色协同训练。本项目中,由接诊医生、循环护士和协调护士这3个角色组成急救团队,每个角色承担不同任务。通过线上实时互动,开展跨专业合作学习。在抢救伤者的虚拟实验过程中,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职业使命感,训练跨专业合作能力,探索、优化团队分工方案和急救方案。项目开辟了跨专业合作教育新模式,拓展了传统实验教学空间,助力培养新时代的医学人才。

...查看更多 点击收回
学院:护理学院
所属学科:护理学类
专业门类:护理学
项目负责人:许勤
课程年份:2021
课时数:3
课程唯一编号:202105

实验简介:

本项目针对“现场实训不可及、场景模拟再现难”的线下教学短板,以创伤急救为切入点,借助V·care-虚拟人模拟车祸伤者,线上开展多角色协同训练。本项目中,由接诊医生、循环护士和协调护士这3个角色组成急救团队,每个角色承担不同任务。通过线上实时互动,开展跨专业合作学习。在抢救伤者的虚拟实验过程中,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职业使命感,训练跨专业合作能力,探索、优化团队分工方案和急救方案。项目开辟了跨专业合作教育新模式,拓展了传统实验教学空间,助力培养新时代的医学人才。

我要做实验
返回
实验介绍
实验必读
预习
自测
评论
  • 实验教学目标
  • 实验原理
  • 实验教学过程与实验方法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与结论
(1)知识目标
①  能明确团队角色与职责,模拟和不同角色进行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②  能复述创伤急救的原则和方法,举例说明急救要点和急救原则的重要性。

③  能明确“以患者安全为中心”的理念,分析团队合作与患者安全的关系。


(2)技能目标

①  能讨论团队角色分工,分析、比较并制定团队急救方案。

②  能展示跨专业合作实践能力,解决多角色协调中的冲突。

③  能运用急救知识和技能,发挥团队优势开展创伤救治。


(3)态度目标

① 尊重生命,体现“救死扶伤”的职业使命感。

② 尊重其他角色(专业)的价值,实现专业间合作。

③  具有科学精神、慎独修养,形成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通过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信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对象,重现车祸致多发伤患者经医护一体化绿色通道与手术室衔接救护的全过程。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角色,分工合作,在虚拟场景中自主实施急救和监护,虚拟伤者即时表现出相应的病情变化。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完成自己负责的工作,还要进行良好的跨专业合作、闭环沟通,直至伤者病情平稳后转运至手术室。实验全程计时,训练学生紧密合作缩短抢救时间的意识。实验过程中,系统记录所有已执行的操作并同步显示,实验结束立刻给出评价报告,从个人表现和团队整体表现这两个层面进行综合评价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如下:

知识点:共 7 

1)急诊医护一体化绿色通道启动方法

2)车祸伤者急诊救护原则和基本方法

3)一体化团队中不同职能小组的分工和职责范围

4)一体化团队中不同职能小组的闭环沟通

5)绿色通道中不同部门的跨专业合作方法

6)创伤中心转送至手术室的无缝衔接方法

7)常用院内急救操作流程:备血、气压泵止血、加温加压输血等


 



    

(1)实验方法描述:

借助计算机和网络启动“V• Care-护理临床能力训练虚拟人,学生使用学号登录,登录后即可进入实验项目。

网址:http://vcare.njmu.edu.cn/upload/static/index.html(推荐使用360浏览器极速模式、谷歌chrome浏览器、火狐浏览器、IE10.0以上浏览器)。 

(2)学生交互性操作步骤说明:

①进入“学习引导”模块,熟悉案例内容,了解实验操作步骤,阅读学习目标,复习相关知识技能。

②进入“虚拟训练”模块,开始虚拟交互

至少3名学生组成一个救护小组,包括急诊首诊医生、循环护士和协调护士。根据小组成员的学习进度选择“学习模式”或“训练模式”,明确小组成员分工各自熟悉职责范围。然后与团队成员线上沟通,做好实验前准备。开始练习后,每个角色通过点击自己主页面上抢救用物触发交互操作,并可以随时与团队其他角色进行线上沟通,合作完成实验项目。学习模式中,屏幕左下角设有“学习指引”,提示关键操作步骤。

第一部分为急诊救护,除了救护小组3名人员,另120急救人员2名,急诊放射科人员1名,血库工作人员1名,外勤工人1名。实验内容包括启动创伤绿色通道,与120急救人员交接,医护合作救治,转运至手术室共计26个操作步骤,其中8个关键步骤说明如下。

关键步骤1循环护士接到120电话,得知伤者基本情况

关键步骤2循环护士启动创伤绿色通道

关键步骤3急救小组120急救人员交接

关键步骤4:按照ABCDE原则对患者边评估边救治

关键步骤5协调护士联系急诊放射科人员进行床边X线检查

关键步骤6协调护士去血库取血,进行加温输血输液

关键步骤7:医生联系手术室,告知有急诊手术

关键步骤8:医生、循环护士和外勤人员将病情平稳的患者转运至手术室

第二部分为手术室交接,除了救护小组3名人员另设手术医生1名,手术室护士3人,外勤工人1名。关键步骤说明如下:

关键步骤1循环护士与手术室巡回护士、麻醉医生进行SBAR交接

关键步骤2循环护士交代延续重点关注内容

关键步骤3:手术植入物灭菌的交接和追溯

关键步骤42名手术室护士进行术前准备

以上关键实验步骤说明为团队合作紧密、团队成员全部决策正确的结果,抢救成功。若缺乏合作或者跨专业沟通效率低下,决策失败或延误,则会导致救护失败,患者死亡。


(1)学生交互性操作步骤说明:

①进入“学习引导”模块,熟悉案例内容,了解实验操作步骤,阅读学习目标,复习相关知识技能。

②进入“虚拟训练”模块,开始虚拟交互

至少3名学生组成一个救护小组,包括急诊首诊医生、循环护士和协调护士。根据小组成员的学习进度选择“学习模式”或“训练模式”,明确小组成员分工各自熟悉职责范围。然后与团队成员线上沟通,做好实验前准备。开始练习后,每个角色通过点击自己主页面上抢救用物触发交互操作,并可以随时与团队其他角色进行线上沟通,合作完成实验项目。学习模式中,屏幕左下角设有“学习指引”,提示关键操作步骤。

第一部分为急诊救护,除了救护小组3名人员,另120急救人员2名,急诊放射科人员1名,血库工作人员1名,外勤工人1名。实验内容包括启动创伤绿色通道,与120急救人员交接,医护合作救治,转运至手术室共计26个操作步骤,其中8个关键步骤说明如下。

关键步骤1循环护士接到120电话,得知伤者基本情况

关键步骤2循环护士启动创伤绿色通道

关键步骤3急救小组120急救人员交接

关键步骤4:按照ABCDE原则对患者边评估边救治

关键步骤5协调护士联系急诊放射科人员进行床边X线检查

关键步骤6协调护士去血库取血,进行加温输血输液

关键步骤7:医生联系手术室,告知有急诊手术

关键步骤8:医生、循环护士和外勤人员将病情平稳的患者转运至手术室

第二部分为手术室交接,除了救护小组3名人员另设手术医生1名,手术室护士3人,外勤工人1名。关键步骤说明如下:

关键步骤1循环护士与手术室巡回护士、麻醉医生进行SBAR交接

关键步骤2循环护士交代延续重点关注内容

关键步骤3:手术植入物灭菌的交接和追溯

关键步骤42名手术室护士进行术前准备

以上关键实验步骤说明为团队合作紧密、团队成员全部决策正确的结果,抢救成功。若缺乏合作或者跨专业沟通效率低下,决策失败或延误,则会导致救护失败,患者死亡。

(1) 是否记录每步实验结果:þ £

(2) 实验结果与结论要求:þ实验报告 £心得体会 其他            

(3) 其他描述:

本项目由系统自动记录每一步操作,在实验结束后自动生成实验报告,即时反馈给学生报告包括启动创伤绿色通道,与120急救人员交接,医护合作救治,转运至手术室以及手术室交接这五部分。要求团队成员能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同时紧密合作发挥绿色通道的效率,及时安全地将伤者转运至手术室,并做好交接。实验中任何决策错误或延迟,均会导致救护失败、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学生端可查看的结果报告:训练、考核结果由个人成绩和团队成绩两部分组成。每名学生的成绩由个人表现(30%)和团队合作(70%)进行加权计算,小组每名成员是同一个团队成绩个人成绩包括“启动创伤绿色通道”“120急救人员交接”“医护合作救治”“转运至手术室”以及“手术室交接”这五部分,以列表、柱形图和雷达图的形式反馈个人在五部分的成绩和完成度。同时,通过学习路径图直观精确地反映学生各步骤的完成情况。每个节点代表一项操作,彼此之间无顺序关联的操作以“—”连接,存在顺序关联的以“→”连接。灰色代表未做到,蓝色代表操作正确,红色代表操作错误,点击后即可查看该节点代表的操作名称和分值。团队成绩包括急诊首诊医生的表现(25%),循环护士(20%)和协调护士(20%)的表现,以及训练用时或结局(5%),四部分总和即为该团队的成绩。“团队成绩”与“个人成绩”之和为团队成员各自的总评成绩。

教师端可查看的结果评价:教师可以用工号登录后台,查看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和所有学生个人的训练结果,也可以查看不同学生在不同团队中的表现。

后台网址:http://vcare.njmu.edu.cn//yq/login

由于实验项目面向全校多专业学生以及附属医院共享,系统还设计了以使用者所属学院为单位,针对启动创伤绿色通道、与120急救人员交接、医护合作救治、转运至手术室和手术室交接这五部分进行分项统计。

通过系统多角度(按个人、按班级、按项目、按考点)的统计分析,以及多方式、直观的呈现方式,学生和老师可以及时、全面的了解教学效果,为教学改革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查看更多
点击收回
  • 网络要求
  • 硬件要求
  • 用户操作系统要求


1)说明客户端到服务器的带宽要求(需提供测试带宽服务)


通过测试,客户端访问服务器的带宽要求为10M。本次带宽的测试是基于目前主流计算机配置,模拟用户网络学习环境,最大限度的还原用户在线学习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带宽需求。

测试一:物理连接链路测试:客户端与运行项目的服务器进行PING操作,通过调节-t-l等参数,测试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网站间的延迟情况和丢包情况。当客户端到服务器带宽小于10M的时候,ping主流网站的延时较高,达到30ms以上甚至更高,出现明显丢包现象。

测试二:测试线路带宽质量:通过教育网、电信、移动等不同运行商网络及对应的不同带宽,访问本虚拟仿真实验项目页面的加载情况,通过不同地域IP地址的访问速度反映带宽质量。当客户端到服务器带宽小于10M的时候,访问项目速度较慢,三维模型的加载时间过长,使用效果不理想,建议带宽要求为10M及以上。

2说明能够支持的同时在线人数(需提供在线排队提示服务)

        根据目前服务器的配置,服务器能够提供的并发响应的最佳数量为300人,通过程序测试,模拟同时在线用户数量在2000、5000的情况下,每分钟增加用户数1000个进行循环递增,进行连续测试。据本次性能测试的结果,当同时在线用户数量2000以下,并发进行业务操作时,基本能够维持平台的正常运行;当同时在线用户数量超过5000时,服务器的CPU占用持续达到100%,并出现假死现象,系统不能够正常运行。



1)计算机硬件配置要求

客户端建议配置: CPU :I,主频: 2.4 ,内存: 4GB ,硬盘: 500GB ,独立显卡;服务器建议配置: CPU :2605V3 ,内存: 16GB ,硬盘: 2TB

(2) 其他计算终端硬件配置要求



(1) 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版本要求

本项目可在Windows 7及以上版本均可运行。

2)其他计算终端操作系统和版本要求

Mac OS X 10.0iOS10.0Android 6.0及以上版本运行时,需要输出HTML5版本。

3)支持移动端:þ £否